对标行业前沿 深化教学改革 —— 电影学院举办上海调研总结分享会

作者: 时间:2025-11-12 点击数:

1111日下午,长春光华学院电影学院举办赴上海调研考察总结分享交流会。导演系、特效系、电影美术系、表演系4名骨干教师,结合调研所获,围绕专业课程优化、前沿设施建设、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创新等核心议题,全面分享调研心得体会,为学院十五五人才培养专项规划的落地实施汇聚广泛共识。



导演系主任张时嘉老师指出,此次上海之行,不仅直观感知了影视产业的发展脉络与教育前沿动态,更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层面收获了深刻启发。他围绕“溯源行业根基——电影历史传承与敬畏之心培育”“聚焦教学提质——专业课程优化与学习动力激发”“对标行业前沿——设施建设展望与校企合作深化”三方面展开分享。张时嘉老师介绍,调研首站走进上海电影学院,团队近距离接触馆藏电影原片及可正常运作的初代放映设备,在专业讲解与现场演示中,明晰了行业发展历程、体悟了电影艺术的深厚底蕴;该校ARRI、RED等专业设备全面开放,并推行“谁使用、谁投保”的APP灵活投保机制,为我院导演系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参照。



张时嘉老师进一步表示,后续导演系将着力推进课程优化,强化专业认知教育,并推行“作业即作品”的教学要求,以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对比此次调研参观的上海电影院校,我院现有录音棚、达芬奇工作室等设施已具备较强先进性,但仍需补齐XR棚、动捕棚等前沿设施缺口。未来,将通过积累优质作品、承接专业项目等方式,提升院系整体实力,推动设施建设与行业需求深度接轨。他特别强调,上海院校“以项目带动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极具借鉴价值,后续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对接,积极引入商业项目进课堂,助力学生积累宝贵实践经验,并力争打造学院自主出品电影,彰显办学特色与成果。




特效系主任高毓泽老师围绕多学科融合模式”“学生评价与考核”“前沿技术教学”“未来发展与展望四方面展开分享。他指出,电影特效需贯穿影视制作全流程,虽然新版培养方案已开设跨学科课程,但跨专业创作仍存在衔接盲区。此次调研重点考察了上海院校的多学科融合经验,并据此提出构建跨专业联合创作平台、打造光华品牌、推动课程交叉融合等针对性举措。针对学生实践与课程冲突、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他建议借鉴上海院校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学生评价考核体系、完善实践激励政策,以激发学生创作活力与综合能力。



高毓泽老师进一步介绍,上海大学电影学院与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均已建成先进的虚拟摄影棚与动捕棚,配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其师生作品屡获全国性奖项,彰显了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他强调,虚拟制片技术在东三省高校领域尚属空白,我院若能率先建成相关实验室与课程体系,不仅能吸引优质生源加盟,更将助力学院转型为区域性人才孵化与技术服务中心,从而确立院校在竞争中的独特优势。


上海大学电影学院LED数字虚拟影棚23×7米的弧形LED影棚)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动作捕捉棚)


电影美术系主任屈婷婷老师围绕化妆、服装、道具场景三大方向,系统梳理了现有优势、剖析了潜在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优化方案。她指出,此次上海调研不仅直观感知了影视美术领域的产业脉络与教育前沿动态,更在专业融合与教学实践层面收获了深刻启发。同时,她针对影视教育实战型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列出了清晰的思维导图,进一步整合调研心得,助力构建教学改革路径与产业对接机制。




屈婷婷老师指出在化妆教学方面,该系推行“项目带动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但特效化妆模块尚有缺失。此次调研重点考察了上海院校的特效化妆教学经验,并据此提出增设倒模塑形等课程,通过实景实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适配性,以激发创作潜能与综合能力。服装教学依托多学科协同创作环境,学生在校期间,虽然能够参与剧组实践,但接触服装指导、大型剧组及前沿项目等高端机会相对有限。针对这一衔接盲区,她建议借鉴上海院校先进经验,加强行业讲座引入,并加大实践场地与设备投入力度,推动教学与市场的无缝对接。道具场景教学基础较为扎实,但课程侧重常规场景设计。后续将深化校企合作、补齐硬件短板,并融入AI数字技术、3D扫描与3D打印结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技能与行业需求的适配度。





表演系副主任刘小华老师围绕“经典与前沿交融”“技术重构表演空间”“戏剧新模式”“未来展望”四方面展开分享交流。她提出“派对式戏剧”这一创新模式——将戏剧、音乐、艺术、游戏等多元素深度融合,让观众从被动观赏转向参与式“角色”扮演。这不仅要求演员具备极强的临场应变与即兴表演素养,更需在互动中自然推进剧情,确保每场演出因观众介入而独具个性。刘老师强调,当今市场需要的不再是单一技能型演员,而是精通空间布局、驾驭科技、能够与观众共构叙事并饱含深厚人文关怀的“创造性表演者”。




刘小华老师进一步表示,表演专业课程将以影视工业化为立足点,未来通过传授扎实理论知识与高强度实践训练,打破传统表演场景的局限性,助力学生将技术工具转化为创作助力,成长为具备多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将组织教师深入行业前沿开展交流,对接国内外新兴趋势,此外,将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动态优化教学内容,与头部影视、文旅演艺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实现定向人才输送,并拓宽学生高质量就业渠道。




会议最后,电影学院副院长冯月萍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此次上海调研成果丰硕,不仅拓宽了教育视野,更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教学改革,构建校企协同、学科交叉的育人生态。未来,我们将加速XR等前沿技术在教学中的系统化应用,推动科技与艺术的深度交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以服务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为指引,学院将为十五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及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编      辑 | 王铭齐

排      版 | 刘姿

摄      影 | 王铭齐

初      审 | 何玉灿

复      审 | 姜

终      审 |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