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2025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精神,引导学生体悟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坚定历史自信。2025年7月5日至7日,长春光华学院电影学院“红光追影,青春寻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前往吉林省四平市开展以“红色吉林”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寻根英烈”“寻根党史”“寻根黑土”三个方向,引导学生在吉林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电影学院团总支书记白浩阳及团学组织主要学生骨干参与此次活动。
鲜花慰英烈,赤心承遗志


团队成员第一站来到四平烈士陵园,全体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列队于烈士纪念塔前并集体肃立默哀,深切追思为革命胜利而捐躯的先烈,缅怀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忠诚为民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和无限哀思。

团队成员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束,这一束束鲜花承载着后辈的无限敬仰与缅怀,让先烈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深深植根于每一位队员的心中,成为激励大家砥砺前行的永恒力量。
馆铭烽火史,魂铸后来人

团队成员第二站来到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战役纪念馆作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承担着以史育人的爱国主义教育重任。

2020年总书记来到四平战役纪念馆时曾感慨地说道“我们一定要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要让14亿人民、9000多万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很好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一定要守住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而今,电影学子正紧跟步伐,用实际行动探寻着红色的根基。在这里团队成员们认真了解到了四平战役在东北抗联中的重要作用,重温峥嵘岁月,铭刻红色记忆。
沃土育丰穰,躬行探本源

实践团队第三站来到了四平市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村民委员会开展观摩学习活动。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党支部充分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对乡村振兴工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高家村村书记及驻村干部为实践团队成员介绍梨树县“棚膜经济”的发展历程和该地开展独具特色的“秸秆变肉”战略。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总书记曾在2020年在此地指出“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团队成员站在一望无边的玉米田地前不禁感叹。在国家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下,更多地区正在因地制宜地走好农业合作化道路,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实让中国饭碗里装更多更好的中国粮。

实践团队第四站来到了中国黑土地博物馆,此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专注于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博物馆,自2019年建成以来,便致力于解读和宣传中国黑土地的珍贵价值。

该馆通过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智慧农业信息平台以及生动的实物展品进行展示,使实践小队感受到中国黑土地的珍贵价值,队员们实地参观展馆并聆听专业讲解,了解黑土地的演变历程,深刻感受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实践经验,以亲身视角理解了总书记将黑土地比作“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重要含义,上了一堂“黑土地上的思政课”。
总书记曾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说过“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此次“三下乡”之行,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寻根英烈”“寻根党史”“寻根黑土”三个方向探寻红色根基、感悟红色文化。跟着总书记脚步感悟“红色吉林”的革命底色,通过实地走访、观摩学习等形式为团队成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实践团队成员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勤于“寻根”、善于“寻根”,才能在实践中向下扎根,汲取奋进力量。未来,电影学子将以此次“红色吉林”之行为起点,把镜头对准历史深处、聚焦时代现场,用光影艺术讲好党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黑土地的故事。他们决心以青春之笔书写新时代的红色篇章,让信仰之光照亮创作之路,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用专业所学传递精神火种,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这堂行走在白山黑水间的“大思政课”,终将内化为青年学子勇担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基因,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属于电影人的青春答卷。
供 稿 | 电影学院团总支
编 辑 | 姜孟选
排 版 | 刘啊姿
摄 影 | 王文雪
初 审 | 蔡振宇
复 审 | 白浩阳
终 审 | 白啊松